李水山:乡村振兴的新发展、新理念
2022-01-17 13:43:49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李水山:乡村振兴的新发展、新理念

1.首先解决农村居民的揪心事。实事求是,从群众中来、到群众中去,理论联系实际,求真务实、真抓实干、实干兴邦,这是体现延安精神的第一要务,也应该是乡村振兴的指导思想。


农村居民十大烦心事和急难愁盼的事有哪些?不能只在办公室冥思苦想、闭门造车,靠农村基层干部、学者们深入实际、调查研究,实事求是,总结出来。


比如,农村缺医少药,居民去城里挤破头、看病难、看病贵是不是十大揪心事?怎么解决?能不能解决?你为当地乡村解决十大件老百姓最揪心的事,哪怕一两件,大家一定会非常感激和信任你,让大家刮目相看,群众威信、社会变迁,就是这么来的。


2.城乡互动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,重中之重。无论理论探索还是实践经验,反复实证、验证,无疑都是这一条,最为重要,不是之一,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有其可行性和实效性,能拨云见日,找到突破口,因为这是主要矛盾,矛盾的主要方面,能牵一发动全身、纲举目张。


从木桶原理看短板也是这个结论,几十年来,新农村建设没有停过,但是离亿万群众的实际要求和期待还有不小距离,问题就在城乡不能互动上,互动都艰难,怎么可能融合一体化?正如很多学者指出的那样,人口资源,都是从乡村向城市单向转移流动,而反向流动就很困难,甚至不可能,困难说明有巨大阻力。人们常说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。


和房地产经济捆绑在一起的有些地方政府特大城市化发展套路,诱惑力实在太大,一下子去杠杆阻力不小,依然像巨大的水泵一样不断抽取农村的资源人口,尤其是年轻人的心。拿不出城乡互动的实质性具体政策措施,就难以达到乡村振兴的预期效果。


 3.因地制宜是乡村振兴的座右铭和行动指南。无论做什么事,动机都是好的,为什么经济社会效果参差不齐、甚至千差万别?就是因为没有很好地遵循因地制宜的指导原则和客观规律。


适合种玉米的地方要求种水稻,适合种土豆的地方要求种玉米,都有可能失败。这个地方绝大部分都是农业,农业基础好,有优势,就发展农业,这个地方适合发展企业,就发展企业,适合发展旅游业、特产养殖、加工业,都有所不同。


根据本地资源、人才、技术、地理、区位、交通等优势,发挥特长,节省成本,提高质量,扩大销售,增加利润,都是因地制宜。出外打工、做护工保姆也是优势。


有个大城市近郊一个乡镇村,成立护士学校,当地乡镇村有四千人上这个学校,有学历班,也有培训班,大医院急需特需,供不应求,这个乡镇就成为远近闻名的护士护工乡镇,附近乡镇村的年轻人都闻讯赶来,中午大街上全是年轻人。


4.企业和学者参与是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。


乡村振兴,有农村居民的真实需求,也有各级政府和学者的人文关怀,更有良心企业的自觉参与。如果,有项目款吸引的时候,企业和学者去几天,打个照面,发布信息,就很有可能流于形式、时过境迁、人去楼空。


乡村振兴,不是权宜之计和急功近利,是历史使命和时代课题,只有成为学者和企业的时代任务和历史使命,就会持之以恒、持续发展、代代相传,永不熄灭。学者参与是为了调查研究,实事求是,为了给政府和企业更好的建议和指导。政府和企业参与,是为了改变乡村落后面貌,让农村居民过上好日子。政府号召,企事业单位带动乡村发展,硬性指派任务,下达指标,可能流于形式,收效不大。


如果,通过立法,变成企事业单位的自觉行动,那是经济规律和杠杆发挥了作用,因为在大城市市中心生存、运转和发展成本与日俱增、难于维系,企事业单位就会自觉、主动到乡镇村立足和发展,必然带动乡村振兴,这里有政府立法、规划、布局和政策支持、资金扶持、激励机制,发挥引领、组织、指导作用。加上学者建言、居民参与,都是积极因素,各自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,相辅相成、相映生辉,发挥极致。


企事业单位,全身心的积极参与和投入,成为各级政府推动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,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就。


5.科教文卫回归乡村,乡村就能起死回生。


农村凋敝衰败的现实,无一不是科教文卫事业单位离开农村,农村居民无一不是困惑于看病难、上学难、看戏难、看书难、学技术难,说明学校和老师、医生和医院、戏院书店、文化科技馆,离开农村,离农村居民远了。农村居民,为了看病,就得离开家,离开村子,到乡镇、到县城、到市里,甚至跋山涉水、千里迢迢去省城或北上广深超大城市,还要住宿、生活几个月甚至一年半载,花去很多钱,家庭生活变得很困难。


科教文卫资源如何回归乡村,还是非常紧迫的问题。市场化改革以后,科教文卫单位或个人追求更好的效益,离开了农村,但是社会效益需要他们回归,乡村振兴需要他们回来,这不是又在强求城市资源人才像过去那样靠行政命令,而是建设大家共享的美丽乡村、乡村振兴和人才回归相结合,用经济发展规律和经济杠杆调节,完全可以做到不劳民伤财、不兴师动众、不强人所难,而是自觉自愿和顺其自然、水到渠成。


比如,某企业在杭州、宁波远郊小城镇开办一所中小学或科技、职业学校、医院、公司、商店、超市、文化馆、展览馆、淘宝店、加工厂,成千上万的大学毕业生、研究生甚至大学者纷至沓来就业定居、生活,这个小镇和杭州、宁波、义乌一样远近闻名,车水马龙、繁花似锦、蒸蒸日上。美丽乡村回来了。


6.年轻人积极参与,乡村振兴才有生命力。通过乡村振兴和小城镇建设,去特大城市化弊,只停留在政府文件和号召,对年轻人没有感召力,但是通过企事业单位的企业行为,即到小城镇或中小城市招工和提供优惠条件,年轻人何乐而不为?


让更多年轻人,去小城镇、大公司、事业单位就业,在住房、看病、上学、购物、上班等日常生活上极为方便,生活舒适。


大家还没有成家或即将结婚,就住上两居室、三居室,购物、上学、看病、上班、坐车都很近,甚至走着去就可以,大家自愿成家立业,生儿育女,享尽天伦之乐,解决人口减少难题。


阿里、腾讯、华为等,从大企业开始,全国企事业单位去包一个中小城市或小城镇辐射乡村,在全国先试先行,推而广之。全国乡镇也就三五万,全国企事业单位五六万个简便易行,实施配套的优惠政策。


企事业单位自选地方,总部、新建公司、分公司、工厂、分厂都可以,交通便利、没有污染、气候适宜、高铁沿线都可选,先执行的可优先选择市郊发展,但不能都去超大城市市郊,蜂拥而至,应合理布局规划,甘肃、黑龙江也有合理配置,要不然这些边远地区都成为鹤岗第二。


7.自我矫正和改进才能做得越来越好。


以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指导乡村振兴事业,实施规划与方案,每做一件具体落实的时候,不管具体宗旨、政策、理论、操作、过程,多么完美无缺,都要经过自我修复、矫正、改进和完善的过程,有制度性监督和评估,发现问题及时解决,发现偏差,立即纠正,发现卓有成效,继续坚持推进,不断总结,不断改进,不断完善。


这样的乡村振兴,应该深受广大农村居民和人民群众会衷心拥护和支持,就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、凝聚力,一定会在全社会继续发扬和光大而卓有成效。


 8.力戒形式主义,乡村振兴就少走弯路,农村就少一点折腾。 


形式主义根源还是官僚主义,而官僚主义不只是政府官员的错误,有的人不是政府工作人员,也犯这种错误,平时口口声声、夸夸其谈,好像在仗义执言,但一旦政府要按照民意认真做一件实事,或去执行改进措施的时候,因涉及到自己的蝇头小利,立即暴跳如雷、大打出手,这样的人大有人在。学者、官员、居民、农民、青年学生,都有可能追求不涉及自己私利的表面文章、花架子,犯这种错误或有这种错误言行。


乡村振兴,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,为群众谋利益,执政为民,解决全国各地和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、不能持续或太慢的问题,是代表绝大多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,有广泛的群众和社会基础。


追求各种花样、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是与此相背离的行为,人民群众早就看穿而大失所望、深恶痛绝,应该力戒、防范,还要通过制度建设和宣传教育,防范于未然,发现一起,纠正一起。铲除好高骛远、脱离实际、纸上谈兵、夸夸其谈、说而不做的形式主义工作作风和假大空的土壤。


9. 政府和居民、产学研合作,赢得双赢和共赢。


政府和居民合作,官民一体、产学合作,虽老生常谈,但要与时俱进、常谈常新。各级政府制定本地区乡村振兴发展规划,和企业、大学、科研所、村民组织、农民合作社签订合同,内容一定要有的放矢,绝不能空洞无物,还要组织评估监督,不能无的放矢,扎扎实实、一步一个脚印、真抓实干,抓铁有痕、久久为功,实现一年一小变,三年一大变。


政府和企事业单位,不能把乡村振兴当作应景的科技下乡任务,几个人、去几天、做几件事、办几次培训班、科普集会,照几次相,就算完成项目任务,连老农民都会摇摇头。


 10.全民参与,全国文明进步,更上一层楼。


就像城市化涉及到广大农村,乡村振兴一定会涉及到广大城市,关系到全国人民。乡村振兴和改革开放一样,是国家文明工程,是推进全国的各项文明转型升级更上一层楼的大事,影响着每个人的工作与生活。


确立乡村振兴的新发展、新理念,全民积极、主动参与,才能发生根本性改变,乡村振兴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,每个人做好各自能做好的事情,兢兢业业、恪尽职守,每星期的新闻联播就会有好消息、新消息,才能带来新时代、新发展、新格局。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